父母的不良暗示毁灭了儿子的人生

张强(化名),男,19岁,因为严重的社交障碍问题前来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,必要时需结合催眠心理治疗。

张强初中没毕业时,就没有任何办法去继续的读书上学了,所以后面就在家呆了很多年,但是到了可以去找工作的年龄,却不敢出去找工作。长期以来一直窝在家里,也没有什么朋友,更别说出去社交了,但是在家里面的时候,他也一直不会与父母沟通与交流,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,每天除了吃饭之外就是睡觉、上网、打游戏。

从我们的咨询中了解到:

张强在五、六岁的时候,就跟着父母搬到城里生活了,但是父母一直忙于经营他们的一个小杂货店,所以没有时间去管他。而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,由于父母怕他会走失,所以经常把他一个人反锁在家里,他因此没有任何机会去结交朋友,长期以来都是自己一个人,从而错过了性格塑造的最佳时机。

后来到了读书的年龄,父母在城里找了一所学校让他去读小学了。刚到班级里的时候,由于说话会带有很严重的家乡口音,所以在班里常常有同学笑话他的普通话。同学之间多少都会小吵小闹,所以有点小委屈也没什么。后面上学稳定后,他还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跟其他同学很不一样,别人玩的很多东西他也不懂,但是却并不愿意去学着一起玩,因此和同学之间就缺少了共同语言,所以张强与同学便很难玩到一起了。

在课间时,同学们互相有说有笑、吵吵闹闹的,而张强一个人纹丝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坐位上,呆板僵硬孤苦无助的,仿佛波浪翻腾中一个孤寂的小岛。他是多么的渴望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,但他没办法做到。一直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长期以来,性格慢慢的越来越孤僻、胆小了。

还有每次上学的时候,父母总会叮嘱他:“你不要跟坏孩子在一起玩哦!”“要是有同学欺负你,你就躲远点。”放学回家了,父母又总是问:“今天有没有谁欺负你呀?”“不会有坏同学敲诈勒索你吧?”“如果有同学打你,你一定要跟我们说哦!”长期的这些思想灌输,导致张强性格越来越被动式。

因此,从小学到初中的读书生涯,张强总是害怕老师、害怕同学,与同学相处也总是小心翼翼的,总感觉那些同学很坏,并老想着欺负他,还总是瞧不起他、排斥他、孤立他。渐渐的,父母眼中的同学也彻底变成了张强眼中的同学。

张强当然也很渴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、无忧无虑地与同学说说笑笑、打打闹闹,但他不敢、也不愿意,长期处在矛盾纠结、逃避的状态中无法自拔。甚至他开始怀疑同学,怀疑这个世界——世界太复杂了,我只想躲在家里。

回想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时,张强总是低着头,顺着墙根走,不敢正眼看人,常常是用余光来瞟人的。如果遇到前方有认识的同学站在那里说话的时候,他就大老远地停下来不走了,还会一直等在那里,直到他们走开了,才敢向前走过去。

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是什么样子的,更不知道经历了些什么,但每次回到家看到张强的状态不对,就觉得是儿子在外面受委屈、受歧视、受欺负而导致,而对自己的这些看法也更加的肯定了,于是便更心疼孩子了,对他更加溺爱保护,想以此作为补偿,但是久而久之导致儿子更加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了。

张强一直很渴望成功,渴望做人上人,这样别人才能瞧得起他,才不会被人欺负,才能拥有自信,并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。因此他学习非常拼命,除了吃饭睡觉之外,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,走路都在背功课背英语单词,简直到了“如痴如狂”的地步。甚至对吃饭和睡觉都不再感兴趣。然而他的学习效率总是很低,注意力很难集中,记忆力也很差,经常出现偏头痛,尽管非常努力,但成绩总是中下。他感觉自己不够聪明,于是对那些成绩好又不怎么努力的同学充满嫉妒,总是冷眼相对。但同时又感觉自己很可耻、很卑劣,以至自惭形秽,导致更加的孤僻了。

记得有次早晨上学时,他从家里带了一瓶水到学校,但是放学后,瓶里的水一滴都没有喝又带回去了。不是他不渴,不是他不想喝,而是他觉得自己不配喝水,他跟自己过不去,他怨恨自己:“你跟同学关系搞得那么差,你有什么资格喝水?”终于有一天,他再也不敢踏进教室半步了。

张强的心理障碍,究竟是谁的错?是怎样造成的呢?恰恰就是最爱他最关心他的父母造成的,准确地说是父母总是用不良暗示语造成的。

父母总跟他说“你不要跟坏孩子在一起玩哦!”!”“要是有同学欺负你,你就躲远点。”“今天有没有谁欺负你呀?”“不会有坏同学敲诈勒索你吧?”“如果有同学打你你一定要跟我说哦!”相当于父母总是在暗示他:“这个世界很可怕,有的同学很坏很坏,他们总想打你,总想欺负你,总想敲诈勒索你。你要知道,只有家才是最好的,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
这些暗示让他对同学充满了戒备,怀有无尽的敌意,并且很难去信任任何人,所以导致他对同学不尊重、不理解、不信任、不友好,这些对待同学的态度也导致他被同学渐渐排斥孤立,而越被同学排斥孤立越强化了他的负面信念,导致他更加对同学充满敌意,更加的孤僻无援,更加认为自己是对的,父母是对的,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。

 家即是爱的最主要的传递者,也是恨的最主要的传递者。伤害往往不是来自陌生的人,而是来自最亲的人,是亲人(往往是父母)用不恰当的爱而造成的。

不适当的爱包括:

1:过度宠爱或过于强求。

2:过多体谅或过于忽略。

3:过多包办代替或过度保护。

4:过多威胁或过度剥夺。

5:太要面子与过度规条。

6:对孩子过度敞开或过度封闭。

7:过多赞赏孩子聪明或过多嘲笑孩子愚笨。

上面的案例中,就是因为张强的父母太过的保护、溺爱孩子而导致孩子的人格缺失变得不健全而导致。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。爱孩子固然是好,但是过度的、盲目的爱就不是爱了,反而还增加孩子的负担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