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刑犯临死前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?

死刑犯临死前通常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?

死囚临刑前的那一夜是非常的震撼人心的,有的人会整夜一言不发,呆呆的望向某个方向,不知道是在反思还是在回忆,而有的人会大声的哭喊出声来,好像是在表明自己已经后悔了。出于人道,在执行死刑那天的前一晚,这时候基本上都会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,比如想吃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,想抽什么烟也会无条件地供给,但是酒是不能喝的。可一般情况下,没有人能吃得下去,更没有人能睡得着。几乎所有的死囚在临刑前,也都要给家人写信的,即使是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也会要求别人代写。

几乎所有死刑犯都是瞪着眼到天亮,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。别看许多罪犯在作案时穷凶极恶,视人命如草芥,但其实真正让他面对死亡时,内心的那种因极度恐惧而导致五官扭曲和精神崩溃也是挺吓人的。在下达终审裁定时,有不少死刑犯都会面如死灰,双手双腿甚至全身都止不住地抖动。法律文书还没有念完,就“尿了一裤”的现象并不少见。原来只要是人都是害怕死亡的啊。

有一个罪犯当听到宣布死刑时,当即瘫倒在宣判会上,口吐白沫。法警想将他拉起来时,他已经成了一摊泥一样躺在地板上,只能由好几个法警一起才能把他架起来。可是知道吗,就是这么一个懦弱的人,他绑架了一名12岁的少女,可是后来发现这个少女并不是他们预先定好的绑架对象时,也并没有将这少女放走,而是将其残忍地杀害了她。不管那少女当时如何撕心裂肺地呼喊求饶,他都麻木不仁,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。画面十分的残忍。很多这样的死囚,在真实地面对死亡时全没了犯罪时的疯狂。这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针对诸如大小便失禁等情况,往往提前都会用麻绳把他们的裤腿扎起来以防万一。

在处决死囚时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,因为罪犯者已经知道自己所剩的时间不多了,因此他们的情绪会及其的不稳定,这时也都会有相应的人员适当的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。最后,一旦终审裁定下达,看守所就在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了——先是调房,由轻刑犯负责照看死刑犯,防止他们自残、自杀或者伤害他人。

每一个死刑犯在押赴刑场时都由至少四名武警押解,死刑犯被带到刑场后一排跪开,行刑手站在死刑犯的背后两步距离,然后由法医画出死刑犯背后的心脏部位,以保证击中心脏。最后验明正身后由一武警喊口令执行死刑。当时的场景:死刑犯除了浑身抖动之外,剩下的就只有无尽的哀嚎与悔恨,再配上硕大的黑眼圈以及充满红血丝的泛黄色眼瞳,如果外人看了,都避免不了会动恻隐之心。

刑场上的气氛是非常恐怖的,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新兵临时怯场,他们的紧张之感也全不亚于死刑犯,甚至都可以用感同身受来形容。如果还是要由新兵来执行,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——要么就是扣扳机扣不完,要么就是没发射就跳开,总之那场面是非常的滑稽的,可能死刑犯当时心里还会抱怨着“拜托,请给我一个痛快吧”。

在开第一枪之后,是由法医上前检查的,如果发现死刑犯还未断气的话,那么还要上去多补一枪。听说最多的那次,是有一个被补了五枪的,不过这种情况少之又少。射手枪膛里只装一发子弹,要求准确率极高。即使出现偏差也要由副射手补射。刑场执行枪决通常要求只闻一声枪响。这种程序上的严格规定源于两个原因:法律的威严,还有人道。

负责执行死刑的任务也并不是谁都能执行的,除了在军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素质外,还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。必须通过层层考试、筛选才能最终胜任,所以能够出任射手的人在军营里都是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战士。现在的死刑应该是由法警来执行,似乎是注射毒针即可。

这些死刑犯必定也是幼年时期或者青年时期经历了些什么,他们身上往往都充斥着“丧”的黑气覆盖全身。他们对生活并没有什么期望,甚至还伴随着恨意来看待这个世界,并且一直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,再加上活在没有爱、没有鼓励、没有肯定的日子里,所以才在心底里更加深深的埋下了这种谋财害命的种子来。毕竟谁都不想最后混成这幅名堂来,既不能光宗耀祖还会被人谩骂唾弃。即便他们会做出这种杀人放火的事情来,我想他们也都有过某个时刻想从这个深渊中爬出来见见阳光,但是最后还是欲望吞噬了他们那仅存的小善良。如果给他们重新选择,百分之一万都会要重新来过、重新做人,可是哪有时间重来的机器啊。不过,我们也不必去可怜与同情他们,毕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

欲望太强烈的人,如果自己没有能力管控好那就会被欲望所反吞,下场严重的就会跟死刑犯一样悲惨。不要让欲望来控制自己,让自己来主宰这个欲望,同时也不要忘了,你现在拥有的任何东西,可能都是别人所没有的,可能你羡慕的人也会在羡慕着其他人,所以不必羡慕任何人。你其实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东西了,那就好好感激以及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。

其实我们就算已经努力攀爬到了最高的地方,也已经拥有了无线的财富与地位,但都不可否认的是,一直追寻的那稳稳的幸福其实都是平淡无华的,而且幸福一直在我们的脚下。

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,而总是会觉得别人的幸福却很耀眼,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,更想不到,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。

改变态度就能改变人生,改变感情也就改变了生活。

经典不幸福的人就是这样一些人,他们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,于是便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,一生也只朝着这一方向苦心寻求而忽视了其他,这种多度的重视可能变成一种偏执,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。

发表评论